春日里的一个清晨,胡建锋驾驶着电动三轮车,把一车车青贮饲料倒在牛栏前的食槽里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迅速围拢争相吃着草料。
胡建锋是惠农区礼和乡礼和村的村民,家里以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,近期家里先后贷款100多万元购买了100头西门塔尔肉牛牛犊进行精养育肥。
“这一两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肉牛价格有所下滑,但是我觉得只要把牛养好,前景还是好着呢,市场回升的空间应该大着呢!”胡建锋自信地说,政府通过银行贷款、保险理赔、出栏补贴等优惠政策,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,提振了农户养殖信心。
近年来,惠农区以“乡村要振兴,产业先振兴”为发展目标,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,加快肉牛产业发展,逐步建设高标准肉牛养殖基地,大力提升肉牛科学化、机械化养殖水平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无独有偶。在宁夏银达恒瑞农牧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场,四栋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在标准化的牛舍里悠闲地吃饲草、晒太阳。“我们瞄准高端牛肉市场,引进安格斯肉牛和和牛,它们是世界闻名的肉牛品种,其肉质优良、口感鲜美,这些优质牛种的引进,提高了肉牛的屠宰率和质量。”宁夏银达恒瑞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告诉记者,这些肉牛养足30个月后就会成为商品牛,产出的高端“雪花肉”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山东等地。
随着肉牛行情看涨,肉牛产业大有可为,目前,该公司正着手建设肉牛养殖二期工程,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。届时,该公司预计肉牛存栏量达到3500头左右,年出栏量达5000头左右,将成为惠农区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。
“目前,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建三栋牛舍,此外还将添置撒料车等设备,实现机械化作业,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。同时,安装监控设备,实时对牛群的生活过程精准监控和记录。”黄浩介绍道。
今年,惠农区持续夯实肉牛产业基础,依托粮改饲、见犊补母等项目,增大人工种草面积,支持养殖大户、家庭牧场、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基础设施,配套养殖机械设备,发展肉牛规模养殖,提升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,大力推广“龙头企业+订单生产+基地农户”“村集体经济+合作社+农户+订单销售”“养殖基地+精深加工+直播带货”等模式,带动其他农户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,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,提高经营收入。今年一季度,惠农区肉牛存栏2.19万头,出栏8490头,同比增加46.89%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